<button id="l4zp7"><acronym id="l4zp7"><input id="l4zp7"></input></acronym></button>
    1. <dd id="l4zp7"></dd>

        1. 媒體聚焦

          國家遙感中心權威發布,生態遙感得有中國聲音。

           

           從2012年開始,科技部面向全球連續發布2012-2017六個年度的《全球生態環境遙感監測年度報告》(以下簡稱“年報”),這是全球目前唯一定期發布的成體系的遙感生態年報。今年11月21日,最新“年報”正式發布。此次“年報”除了關注《全球重大災害陸地植被影響》,更深度聚焦“一帶一路”沿線的生態環境與發展。

          “一帶一路”(英文:The Belt and Road,縮寫B&R)是“絲綢之路經濟帶”和“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”的簡稱。它將充分依靠中國與有關國家既有的雙多邊機制,借助既有的、行之有效的區域合作平臺,一帶一路旨在借用古代絲綢之路的歷史符號,高舉和平發展的旗幟,積極發展與沿線國家的經濟合作伙伴關系,共同打造政治互信、經濟融合、文化包容的利益共同體、命運共同體和責任共同體。

          十九大報告中指出,要以“一帶一路”建設為重點,堅持引進來和走出去并重,遵循共商共建共享原則,加強創新能力開放合作,形成陸海內外聯動、東西雙向互濟的開放格局。

          2017“年報”的《“一帶一路”生態環境狀況》專題報告(以下簡稱“專題報告”)正是為“一帶一路”建設打造了一份生態“賬本”。參與“專題報告”編寫的研究員告訴北京晚報記者:“有了這份報告,我們就對‘一帶一路’沿線生態心中有數了?!?/span>

          數據:沿線生態系統復雜多樣

          “一帶一路”陸域跨越地理范圍廣、生態系統類型多樣。森林、荒漠、草地、農田、水域和城市等6大生態系統面積占比依次為34.73%、24.10%、23.44%、15.01%、2.15%、0.57%。

          “一帶一路”沿線區域生態環境總體較為脆弱,既有世界最高的高原、山地,又有富饒的平原、三角洲;既有雨量豐沛的熱帶雨林,又有極度干旱的荒漠、沙漠和異常寒冷的極地冰原,生態環境一旦破壞將難以恢復。
          解讀:修路得考慮生物遷徙

          “人類發展必然和生態產生聯系,我們想做到可持續、有節制地影響生態環境,就得對生態環境心里‘有數’?!毖芯繂T表示,習大大說過“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”,而“一帶一路”倡議,意味著很多中國企業會走出去,“走出去,除了我們自己要在生態方面高標準,還要了解當地生態狀況”。

          研究員講了一個故事。前些年,一個中國企業中標歐洲一條重要公路的修建??上У氖?,修建前,沒有對當地生態做“預習”,對公路沿線分布著的幾種珍稀兩棲動物沒有足夠重視。公路修建到一半時,當地設計人員要求中方施工單位立即停工,表示必須由人工將珍稀雨蛙等生物搬遷到安全地帶。因為兩周后當地降溫,地面結冰,兩棲動物需要安全冬眠。中方不得不停工兩周,全力搬運雨蛙。

          這是一個未做生態“預習”的經驗教訓。不過,研究員透露,好的轉變正在發生,近年來,中國企業在走出去的過程中越來越重視生態保護。2017年5月31日通車的非洲蒙內鐵路,穿過肯尼亞兩個國家公園。承建鐵路的中國企業,僅在察沃國家公園內,就修建了9處大型動物通道,其中包括6處大型橋梁式動物通道,3處涵洞式動物通道。長頸鹿可以不低頭、不彎腰就穿過橋梁通道。

          數據:陸域水分收支分布不均

          (注:最新數據為2015年)

          非洲中部、東亞東南部和東南亞降水豐沛,中亞、西亞及北非氣候干旱,降水量低于200毫米,降水與蒸散基本平衡。

          絲綢之路沿線的中國河西走廊、塔里木河流域以及中亞錫爾河流域等綠洲區水分虧缺量達到500毫米。印度西北部和中國華北平原農業灌區蒸散明顯高于降水,水分虧缺量達到200毫米。
          解讀:布局制造業先看水資源

          “現在我們企業走出去主要參與的兩大類工程,分別是基礎設施建設和產業園區合作,都可能會對當地生態造成影響。我們做這份報告,就是給咱們的決策層、給中國企業提供基礎數據,儲備生態知識,首先做預案,防止破壞生態。萬一發生影響生態的事件,我們拿出基礎數據,也有個客觀依據,便于向當地輿論進行科學解釋?!?/span>

          研究員舉例說,“一帶一路”沿線有兩塊區域大量開采地下水,分別是中國華北平原和印度西北部?!斑@兩塊都人口稠密,農業發達,人和莊稼對水的需求很大?!?/span>

          所以,根據報告的生態數據,中國的華北平原比較適合將大規模制造業進行產業轉移,但又不適合轉移到印度西北部這種同樣缺水的區域,而可以考慮合理布局到那些水資源充沛且需要大力發展經濟的地區。

          數據:低緯少云地區太陽能資源豐富

          非洲、西亞、南亞、大洋洲緯度低且云量較小,太陽能資源最豐富,年平均太陽輻射總量大于6500MJ/m2/a(百萬焦耳每平方米每年),且季相差異不明顯;其次是東南亞、中亞、東亞和歐洲。
          解讀:還可利用綠色能源

          “通過報告,我們不只能看出當地的植被種類、生態脆弱性、水資源盈虧等,還能發現一些可以利用的綠色能源?!迸eP表示,最典型的莫過于太陽能資源。

          像澳大利亞中部、中國西部、中亞、非洲撒哈拉沙漠,都是太陽能資源豐富的區域?!翱赡苡械乩沓WR的讀者,也能想象到這些區域適合發展光伏發電,但是具體當地太陽能資源的數據是多少,就得看我們這份報告了?!?/span>

          中國的經濟實力和自然優勢雙重刺激著光伏產業的發展,2016年中國新增和累計裝機容量均為全球第一?!皥蟾嬲故玖恕粠б宦贰鼐€太陽能資源豐富的區域,至于當地是否適合發展光伏發電、是否有需求、是否能夠輸送到用電需求旺盛的區域,這還需要由決策層具體分析?!?/span>

          遙感人說:生態遙感得有中國聲音

          張松梅(國家遙感中心總工程師): 什么是遙感,遙感就是遙遠的感知?,F在不但有衛星遙感,還有航天器遙感甚至無人機遙感。遙感獲得的數據有的是光學圖像——這是普通讀者最容易看懂的,有的則是其它類型的數據。我們通過遙感獲得數據,再利用模型進行分析,得出科學報告。

          我們科技部遙感中心為什么做這份“年度報告”呢?首先,我們國家已經具備相關的基礎與能力。在數據獲取方面,我國有了氣象衛星、海洋衛星、陸地衛星、高分衛星等較為完備的衛星系統,衛星數據的商業化服務也方興未艾;在數據處理方面,我國自主研發的數據算法也有實力支撐全球性的分析應用,具備了一個遙感大國的實力。其次,我國是國際地球觀測組織的四大聯合主席國(美國、歐盟、中國、南非)之一,有必要去發布“年度報告”,為全球生態環境監測與保護貢獻中國力量。

          讀者可能從網絡上看到過歐美發布的關于中國的生態監測衛星圖像,那是歐美國家使用他們的衛星影像數據和技術在評估我們。作為一個科技力量日益強大的國家,中國的衛星數據獲取能力與遙感分析技術發展迅猛,除了可充分了解自己,還可準確評估其他國家,從而在生態環境保護、氣候變化等領域掌握話語權,并彰顯我國的大國形象和責任擔當。

          這個系列“年度報告”,我們是走在世界前列的。雖然美國、歐盟也發布過一些類似的報告,但不成體系。像我們這樣連續六年、成體系發布的全球生態環境遙感監測年報,全球還是首例。

           

           

           

          來源  測繪網

          推薦資訊

          看国产毛片,欧美精品亚洲精品日韩经典,大香焦久久,国产高清在线精品一区免费97
          <button id="l4zp7"><acronym id="l4zp7"><input id="l4zp7"></input></acronym></button>
          1. <dd id="l4zp7"></dd>

              1. <蜘蛛词>| <蜘蛛词>| <蜘蛛词>| <蜘蛛词>| <蜘蛛词>| <蜘蛛词>| <蜘蛛词>| <蜘蛛词>| <蜘蛛词>| <蜘蛛词>| <蜘蛛词>| <蜘蛛词>| <蜘蛛词>| <蜘蛛词>| <蜘蛛词>| <蜘蛛词>| <蜘蛛词>| <蜘蛛词>| <蜘蛛词>| <蜘蛛词>| <蜘蛛词>| <蜘蛛词>| <蜘蛛词>| <蜘蛛词>| <蜘蛛词>| <蜘蛛词>| <蜘蛛词>| <蜘蛛词>| <蜘蛛词>| <蜘蛛词>| <蜘蛛词>| <蜘蛛词>| <蜘蛛词>| <蜘蛛词>| <蜘蛛词>| <蜘蛛词>| <蜘蛛词>| <蜘蛛词>| <蜘蛛词>| <蜘蛛词>| <蜘蛛词>| <文本链> <文本链> <文本链> <文本链> <文本链> <文本链>